個人征信就是“經濟身份證”千萬不能忽視
2017-05-02
個人征信是通過個人在銀行的存款、貸款、逾期、壞賬等數據綜合表現出來的,所以也被稱為“經濟身份證”。
舉個例子,你去銀行申請信用卡,如果銀行一查發現你沒有存款還欠了錢,那肯定不會給你辦卡;如果銀行發現你存款多消費多但又沒任何欠款記錄,什么白金卡黑金卡可能立馬開給你。
其實,不僅是銀行,現在很多貸款平臺,在申請貸款時,平臺都會查詢個人征信數據,這也決定了你借款額度和利息的高低。
近日,央行明確個人征信業務三原則,強調注重把握獨立性、公正性、個人信息隱私權益保護,并透露已經從司法解釋上規范個人征信數據使用。
更值得關注的是,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態,將積極穩妥地加快推進個人征信業務牌照的發放。這意味著,沉寂兩年后的個人征信業務再次啟動。
無論是司法解釋,還是官員表態,都預示著個人征信業務要加速發展了,個人征信將應用于越來越廣泛的領域。
隨著個人征信業務的推進,征信數據越來越完善,今后每個人的征信等級就相當于潛在的社會等級,征信越好的人就越能享受低息的貸款、優質的服務;征信越差的人獲得的機會和資源就會越少。